现实生活中对我稍微了解一点的朋友都知道,我从不掩饰自己是个“成都吹”对于成都,我有60亿种吹它的方式。比如:“天府之土初相遇,一见成都误终身。”
比如:“古人说“少不入蜀,老不出蜀”,我到了成都后,才知道是为什么——在那里见到的一切美好,居然要用此生往后的时光来不断缅怀。”
比如:“我喝过不少烈酒、看过不少风景、穿过人山人海,却只爱过一个美好的城。”
比如:“成都的好,住在那里的人不觉得,玩在那里的人不觉得,爱在那里的人不觉得,只有离开那里的人,才觉得。”
再比如:“当我老了,走不动了,快要挂了,吃不下了,如果我的孙子跟我说一句:‘爷爷,石锅牛肉好了。’我一定立马弹起来:‘扶我起来试试。’”
1
我第一次到成都时,终点站还是老火车站,符合你对中国所有脏、乱、差的火车站的一切印象,而新火车站在我最后一次离开成都时刚启用不久。
古老和现代,来到和离开,鲜明的对比和更迭,每天都发生在这座充满无限生机的城市。
它有着厚重的历史,带着传说与故事走进新时代,但天府之土自古险塞,在现代社会里,这交通水平和蜀川文明根本无法匹配——难以和世界分享撩人的美食和动人的传说,也造成很多心念成都的人的终身遗憾。
不选择飞机的话,高铁、动车没通之前,坐火车去成都对性子急如我的朋友而言,无异于一次修行——走走停停慢吞吞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火车在群山间环绕时,穿过无数没有信号的隧洞,两边的荒凉风景,让你想着所见的“沃野千里”,在过去是多么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你大概无法相信终点站的那座城市会美好得让你震惊。
2
成都市内的交通与铁路的水平是另一番对比。我有时会想,四川盆地就是一个天赐的“自嗨王国”,能在里面生活的人上辈子都拯救了世界,就这样圈内圈外地活着,多惬意和美好。
我在成都那段时间,市内堵车程度优于我之前去过的大部分城市。
比如成都的公交车有专用车道,几乎不会看到抢公交车道的私家车。这个城市的公交卡很有特色,刷了卡之后转车两小时内不收费,极其方便本地每天转车上下班的上班族,公交车报站是双语,并且会在本站到站前,连报两站。
类似细节,还有不少,比如,你看过成都的市区地图就会发现,这个城市的三环、二环、一环路,每一环都“环”得清晰,环得工整,犹如八卦图。
这些东西,光看着就挺美。
3
我去的成都市内第一个叫“景点”的地方,是锦里和武侯祠。
那里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有全国小吃一条街随处可见的铁板鱿鱼5块钱3串;有各种外饰雕花木窗里卖文艺用品的小店,也有外面电视机放着宣传片里面交钱就可以玩两把的诸葛连弩体验店,它有衣冠冢,有交钱才能进的武侯祠。
文艺青年找到文艺,吃货找到美食,各得其所——它是户部巷和昙华林的合体,却比合体版更好些,这是成都的缩影。
千年古城虽然阻止不了商业和现代化的脚步,但总有那么些地方给你脑洞大开、自由怀古。
这个城市的人很幸福。
4
地道的成都人,曾用一种“嗤之以鼻”的口气多次告诉我,锦里这种地方,本地人都不去的——我北京的同学告诉我,她长那么大都没去天安门广场看过升旗,一个道理。
但又如何?
作为特色和地标,有些地方你明知是坑,有着“来都来了”替你撑腰,你还是会往里跳——就像你明知全聚德里已没有北京最好吃的烤鸭而且价格奇高,但到了北京,你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去那儿打个卡,不然总觉得缺点啥, 一个道理。
成都的春熙路,是个像三里屯一样,摆的、卖的你在全国其他大型购物区一样可以买到,但冲着那个名字,还是需要去溜溜的地方。走在路上,各种莫名其妙的人会拉着你问:兄弟,低价球鞋要不要?虽然耐克、阿迪、安踏的专卖店就开在对面,而且一条路开几个。
春熙路上有家龙抄手,里面卖的是类似我们家乡叫做馄饨的东西, 我个人体会到“任何美食只要一开连锁之后就会马上变得巨难吃”,就是从吃到那里龙抄手开始的。
后来成都的同学告诉我,抄手这玩意,应该穿街过巷,去老字号小摊,才能吃到真货——就像火宫殿的臭豆腐,已经是一种打卡仪式,而不叫美食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讨厌人多,觉得“反正都在卖东西,千篇一律好没意思”,那你去春熙路一定会失望的。如果要看人山人海,看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无什么差异的商场,我觉得在国庆这种游客爆炸的时候去春熙路是个挺好的选择。
5
但到了春熙路就离这个城市的“心脏”,天府广场很近了。
每个城市都要有这么一个广场,作为地标,去那里,可以一秒钟证明来过。
我第一次到天府广场的时候是和父母一起。我妈要在天府广场照相。彼时的我过于高冷,觉得在城市的广场照相还配剪刀手,是一件非常没有格调的事,而她说,这么远的地方,虽然好,但以后肯定不能经常来了,多拍点照片才好。
最后我终于没有拒绝,大概是当时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因为我们一家果然至今没有再一起回到过成都。
天府广场很大,不知道那里的伟人像现在还在不在。我最后一次去那的时候,是和这个城市作别,里面放的是林志玲的梅赛德斯-奔驰的广告,真应景。
那的所有东西,我一样都带不走。但我看到过,那就够了。
6
成都的天气很养人,那儿的人肤色都很白,对比之下,一看我就是外地来的。
有个成语叫“蜀犬吠日”,可见以前在成都看到大晴天是件多么稀罕的事。
难得大晴天里,我在草坪上闲坐,周围都是出来晒太阳的人,推着儿童车的老人,追逐的孩子,情侣。
不灼热的阳光是上天一种对成都的特殊恩赐,那样的阳光,我在到成都之前、离开成都之后,就再没遇到。它可以让我在草坪上睡着一下午。
但没有太阳的天气里,阴灰,阴灰得让人抑郁,我不知道为什么四川盆地上空一定要有那么多云。
我看云从来无法判断是要下雨还是持续阴天,能连阴十天半个月的天气里,如果再下场雨,简直就是灾难,在你阴郁的心上再插一刀。
但我并不想承认,这种天气太容易让人懒下来了,因为一沾上枕头就会觉得,在成都睡觉,盖着厚被子,真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我曾经毫无征兆地连续睡了14个小时——到成都之前, 我每天晚上12点睡,早上7点准时起。
成都不觉晓,没有闻啼鸟,没有风雨声,睡得太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