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脂点黄斑病
为害期:
3月、4月、5月、6月、7月、9月
为害部位:
叶、果实
病害症状:
发病初期叶背出现针头大小的黄色小点、半透明,以后随叶片长大扩展为大小不一的黄褐色小块斑,颜色逐渐加深,呈黑褐色的脂斑。脂斑相应的叶片正面形成不规则的黄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树极少抽生夏梢。秋梢叶片受病菌侵染后,约有75%的病叶表现为褐色小圆星型;另有约25%的病叶表现为脂点黄斑与褐色小圆星混合型。褐色小圆星型的症状为病初叶片表现具赤褐色稍凸起的近圆形小病斑,后稍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病斑,直径约0.2厘米,边缘颜色深且隆起。病斑中间的色泽淡且凹陷,后期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果实受侵染后,果皮初呈红褐色小点,或呈0.5~2厘米大小不等的黄白色“花斑”,以后颜色加深成黄褐色斑块。发病严重时,果皮上有许多紫褐色的脂点状小斑点,部分连结在一起呈丝状。轻度发病时,黄白色斑块在贮藏期间会逐渐消失。病菌不侵入果肉。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春、夏、秋梢的叶片均可受害,春季连续阴雨天多,雨量偏大,一个月后又遇阴雨天气的发病重;反之,则发病轻。海拔较低的山地果园或平地果园,以及管理好的果园发病较轻,老龄树相对发病较重。
综防措施:
农业防治: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结合春季修剪,摘除严重病叶,清除园内脱落的病叶及杂草,进行深埋或集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