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
(1)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奉献精神;不怕牺牲;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责任感)。
(2)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怕付出代价与牺牲。
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中,总有这样的一群人,总是奔赴在人民前方,总是义无反顾的行走于危难水火之间,总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才显得有希望,显得格外温暖。他们或许工资没有大部分人高,却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葫芦娃体现了什么好的精神品质?
葫芦兄弟体现了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
葫芦七兄弟,代表了人类的七种情感。单一的情感,并不能构成整个人格,唯有将这些聚合在一起之时,才算是完整的。放纵自己在特定一个方面的情感,就会使得平衡感彻底失去。每一位葫芦娃的失败,其实都是肇因于是,激情的大娃败于激情,温柔的二娃败于温柔,而当思虑过度之时,则是走向反面的七娃长长的身影。这就如同是七个简短的寓言故事,折射出在现代社会中一味滋养偏执极端的人类情感,并由之产生的性格缺陷,让邪恶的负面情感吞噬了自我。
d.a.兰斯曾经说过:“性格方面的不健全,往往导致了行为者本身超脱常识以外的偏执,这是必然的心理悲剧。”然而,人类是否永远无法休正这一缺陷呢?对于这一点的疑问,创造者们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在最终话决战之前,葫芦娃们被困了炼丹炉中,老翁祭出莲台宝座,使得七人最后得以重生,并进化成为使徒的最终形态,引导世界归于正途。殉道者与救赎、救世主与牺牲,所有的伏笔与线索在此交汇融合,最后那在云端巨大化了的葫芦七色山峰,象征的正是人类走向和谐之道的心路里程。
最终话的标题“七子连心”,无疑代表的是心的联合,心的补完。
阿房宫赋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
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重蹈覆辙。
体现苏轼的精神品质的诗句?
苏东坡,一个活成了神话的中国文人。
林语堂先生说他是千年来“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奇才、全才。论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首;论画,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论词,他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世人将其与“诗仙”李白类比称其为苏仙。
而由于他的词的成就太高,以至于掩盖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实际上苏轼现存的词作有三百六十二首,而他现存的诗作有3450余首,不仅数量巨大,成就同样惊人,有“诗神”之誉。可以说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是当之无愧的北宋诗坛第一大家。
但是一般说来,提到苏轼的诗歌,通常都离不开《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海棠》等选入课本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而忽略了一些同样经典却少有人知的佳作。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首苏轼的冷门诗歌《东坡》。
说冷门是因为知道或了解这首诗的人真的不多,为什么推荐这这首诗,因为在笔者看来,这首诗是最能代表苏东坡精神的一首诗,甚至我个人觉得它比上面三首诗更加经典,更加值得一读。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在国外,有一句话,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中国,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苏东坡——他乐观从容、随缘自适;他达观自在、超然洒脱。
而这些东坡精神都毫无保留体现在了这首诗中。
《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熟悉苏东坡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初到黄州的苏轼没有住所,寓居在黄州的定惠院,在这里,苏轼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后来又辗转搬进了江边的临皋亭。
但这些都终非长久之计。直到后来苏轼的朋友马正卿想办法在黄州城东门外为苏轼批得一片废旧的营地。因营地在东门外的小山坡上,而前辈诗人白居易曾在忠州东坡垦地,于是苏轼援引白居易的故事,将其命名为“东坡”,他亦自号“东坡居士”。
在创作这首诗时,苏东坡一家人早已通过在东坡自耕自种实现了自给自足。所以通过这首诗也可以看出苏轼对田园躬耕生活的热爱和诗人高洁的心性以及坚毅的精神。
“雨洗东坡月色清”,一个“清”字不仅生动再现了雨后东坡风光的清新自然:月光皎洁,碧空如洗;同时这清澈澄明的除了东坡,还有苏东坡,还有诗人的内心境界。正如晚年苏东坡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写到: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而“市人行尽野人行”,正是诗人首句以月夜起笔的原因,东坡不是什么风景名胜,在外人眼里,它或许就是一个普通的废弃的小山坡,但是在诗人眼里,那是倾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情谊的一个生活乐园,是他的精神归宿。
而这一切是蝇营狗苟、忙忙碌碌的“市人”所无法感知的,唯有“野人”,唯有诗人才能享受这种境界。这里的“市人”与“野人”,实际上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代表的是追名逐利、奔走闹市;后者代表了超然物外、豁达从容的人生境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将诗人达观自在、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荦确坡头路”不仅表示东坡的小路崎岖难行,更代表了诗人坎坷崎岖的仕途。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后来更是一步步被贬谪到了海南蛮荒之地。
但不管怎样,诗人始终不改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以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如果没有“荦确坡头路”,又何来“铿然曳杖声”!
所以诗人说不要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啊,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坚定的声音。这一点,诗人在同年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里有更明确的表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两者对照阅读,更可见诗人风采神韵。
在这首诗里,诗人始终昂扬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生活如何艰难,诗人绝不颓丧气馁,这才是苏东坡,这才是给我们力量、鼓舞我们千年的东坡精神。
所以与其他哲理诗相比,我认为这首诗更显东坡特色。
你可以不会背,但此生一定要读一遍。
出塞体现了什么精神?
《出塞》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浓烈的热爱之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当下朝廷不启用贤才良将做法的不满与无奈,作为一首边塞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自然也对戍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与敬佩。
拓展资料:
全诗原文如下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释:像秦汉时期一样,月光仍旧照耀着边关之地,离家万里在边关戍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来。如果还能够有西汉飞将李广这样的将军在,一定不会让异族军队的马蹄跨过阴山山脉。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首句交代了环境背景,为我们展现出边疆的寥廓与萧条,第二句则是诗人触景生情的有感而发,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敬佩与同情,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于西汉名将李广的追思,表现出诗人浓烈的爱国热情。全诗豁达流畅、气势雄浑,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性。
囚歌体现了什么精神?
囚歌是叶挺被囚期间所作的一首诗,该诗语言通俗质朴,通篇饱含了叶挺坚定的革命意志,并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胜利的强大信念。
外交体现了什么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外交讲话,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深邃的哲学内涵。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半截皮带的故事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品质?
“半截皮带”的故事诠释了“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长征精神。理想信念坚定,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应该成为共产党人永远挺起的精神脊梁。
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动作描写?
1、姐姐站在玉米地里,伸出手握住面前玉米树上的一个饱满的玉米,用力一扭,玉米就被姐姐摘了下来,她笑了笑,把玉米身上裹着的层层玉米叶扒开,露出金黄的果实。姐姐弯下腰,把玉米放进袋子里,擦了把汗,又继续干活。
2、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什么体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
以人为本。体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