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梨的育苗设施设备及工具?

   发布日期:2023-10-15 02:35:20    
香梨的育苗设施设备及工具?1)香梨嫁接育苗;2)香梨茎尖脱毒育苗;3)丁字形芽接;4)香梨平棚网架栽培;本发明对香梨茎尖进行脱毒培养和茎尖微嫁接,实现库尔勒香梨苗木的脱毒培育,生产出优

香梨的育苗设施设备及工具?

1)香梨嫁接育苗;

2)香梨茎尖脱毒育苗;

3)丁字形芽接;

4)香梨平棚网架栽培;本发明对香梨茎尖进行脱毒培养和茎尖微嫁接,实现库尔勒香梨苗木的脱毒培育,生产出优质的香梨苗木;通过在当地梨砧木中筛选适宜砧木,解决香梨在酸性土壤中适宜栽培模式;棚架式树形通风透光、抗风性强、果实优质和便于管理。

红薯苗自己可以脱毒吗?

不可以

脱毒红薯苗是采用茎尖剥离技术来筛选出不含病毒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长出来的甘薯苗。

病毒病不同于真菌和细菌病害,无法用杀菌剂和抗生素防治。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危害,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利用茎尖存在无病毒去的现象,在无菌条件下切取甘薯茎尖进行离体培养,即可得到不带病毒的植株,研究表明,茎尖离体培养是甘薯脱毒的首选方法。

禾下土脱毒甘薯苗全部是在无菌环境下将甘薯苗茎尖长约0.1—0.3mm不带或很少带病毒的分生组织在适合的培养基上经过离体培养诱导的再生苗。茎尖苗经检测确认不带某种病毒后在防虫网棚或空间隔离条件下进行扩繁,最后将这些无病毒薯块或薯苗供给农户种植。

梁希森的人物经历?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9年入主北京玫瑰园,自此在地产界一炮走红。

梁希森幼年曾一度以讨饭为生,早年做过铁匠,并在面粉厂、装修队做过工人。1992年,他组建希森集团。1999年,梁希森以最大债权人的身份,用3.98亿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最大别墅工程玫瑰园———拖垮邓智仁利达行的项目。传说他目不识丁,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积累并运作着好几亿元的资产。

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从小受够了最刻苦铭心的磨难:曾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曾经浪迹四乡,谋求生路;梁希森有一个梦想:造起楼房,让所有家乡村民住进去。拆了老房子,节约出宅基地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都在这个养殖工厂上班,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地产界是一个江湖,也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地方,多少成名人物光耀的背后却是不堪回首的前尘往事,一日功成,艰辛的往事反而成了让人称道的奋斗历程。起家于草根的地产界大鳄虽然许多也并无显赫的学历,但像梁希森这样的——只上过一年小学,认字不到200个的恐怕也绝无仅有。

与众多地产大鳄充满谜一般的发家史不同,梁希森的发家史显得相对简单的多,更像是无心插柳却绿柳成荫。“2005年梁希森以20亿元的身价“胡润富豪榜”排名第66位。

讨饭娃

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身价20亿元,“2005年胡润富豪榜”排名第66位;绰号“菜园子”,做过铁匠讨过饭——这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但却同时以一个人的面目出现,此人就是梁希森。

地产界传言,梁希森从小家境贫寒,10岁讨饭,13岁打铁,17岁离家谋生,23岁闯关东,有着丰富而艰辛的人生经历。与梁希森到底有多少资产一样,梁希森到底认识多少字同样是一个谜。

关于梁希森认识多少字的问题,地产界风传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为住旅馆填一张登记卡,他要求人帮忙;办完事后需要签字,他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其二,梁希森小学一年级学历,认识字不到200个,不会读报纸,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1955年生于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的梁希森的确认字不多。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梁希森透露,自己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还写得相当不错。除名字之外,还能认二三百个字。至于读书看报,梁希森则表示没有时间,要是遇到一些比较重要的信件或传真,梁则交由司机和秘书念给他听。而更为关键、秘密的文字则让老婆看。

“我不能和人比认字的成功,高中生、大学生、博士生是上学,我这也是上学——社会大学我感觉更厉害。但这个厉害和他们不一样,比如高科技的东西我做不了。”梁希森表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在那个凭胆量起家的时代就造就了一个几乎是文盲的企业英雄。从1980年代开始,梁希森在家乡乐陵先后创办了面粉厂、毛巾厂、钢构公司等企业,后来又进入了建筑和房地产领域。1995年,梁希森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乐陵市希森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7亿元。1996年,梁希森带着自己的施工队来到北京,参与了玫瑰园的建设,这是梁希森人生的一次转折,也奠定了今日的富豪身份。

从讨饭娃到亿万富豪,20年梁希森的命运完成了时空转换般的跨度,在感慨人生无常,不胜唏嘘的同时,梁希森发家的过程更像是命运开的一次玩笑。

生死转折

梁希森的命运是和北京玫瑰园别墅联系在一起的,在玫瑰园可能毁了梁希森的同时,却给他了一次人生的转机,梁希森开始成为地产界的传奇人物。

1996年,梁希森已是身家过亿,希森集团的年产值达近4亿元人民币,并于当年荣登山东省十强民营企业行列。

此时,梁希森面临着影响日后的一次重大抉择——企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最终,梁希森决定介入房地产行业,并决定到最具潜力的北京发展,选择一家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项目,从房地产最基础的建筑装饰入手,摸清底数后再伺机转入房地产开发业。

而此时,号称国内最大的利达玫瑰园因资金短缺,已陷于停工状态,接手这样的工程简直无异于自投罗网,其结果必定是血本无归。但在梁希森看来,以玫瑰园知名度之高、影响力之大,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无有能出其左右,接手这样的项目,对于自己这样刚刚涉足房地产业的外地企业来说,机会实在难得,梁希森决定介入。

但认字不多的梁希森却绝对有做商人的天分,对风险控制相当熟稔。梁希森在与利达玫瑰园签订的垫资施工协议中明确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以乙方“希森集团”的名义办理并保存产权证,待甲方在合同规定期限内付清全部工程款后,再将产权移交。

1996年2月起,梁希森先是垫资7000万元,分包玫瑰园40套别墅的建筑装饰工程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并于当年7月完工,然而,这时候的玫瑰园已根本无力支付工程款了。玫瑰园面临着两种命运:一是有雄厚资金注入,起死回生;二是彻底瘫痪,直到破产。

对于梁希森来说,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虽然猜到了风险,但却没想到风险来得是如此之快,又是如此之大。刚过不惑之年的梁希森却作出了一个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择:继续加大对玫瑰园的投资,直至其资不抵债,然后首先申请财产保全,继而申请玫瑰园破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竞买,直接由建筑商转变为开发商。

至1996年底,梁希森在玫瑰园共投入2.3亿元,完成了186栋别墅的建设和内外装修工程,并按协议取得了186栋别墅的房产证,成为了利达玫瑰园最大的债权人。

1997年8月,梁希森联同另一债权人向北京一中院提出玫瑰园破产申请,同时申请了财产保全。随后,法院下达受理破产案通知书,玫瑰园进入破产程序;1998年7月21日,北京一中院下达玫瑰园破产民事裁定书,宣告玫瑰园破产,并进入清查债务阶段。1999年7月16日,在玫瑰园的拍卖会上梁希森以3.98亿元竞买成功,梁希森的险棋走成了活棋。

此时,梁希森的机会来了。就在梁希森拍下了这个北京市最大的烂摊子别墅群不久之后,北京市宣布不再审批别墅,玫瑰园成为北京最后的别墅群,加之2000年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砸到梁希森手里的烂尾盘一下子奇货可居,玫瑰园再次生机盎然,梁希森由此狠狠地赚了一笔。梁希森一战成名,名字开始为地产界所熟知。然而,与梁希森做的事情相比,疯狂可能只是出自一个商人的本能,而相对于他正在山东老家实践的“农村乌托邦”之梦——疯狂之举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乌托邦

如同融创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口无文采、表达甚至没有逻辑性的背后却是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思维。梁希森也会给见过其面的人留下两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表达能力很弱;二是思维能力很强。

这位富豪掌握的词汇不多,言谈中有大量俚语和省略,逻辑用语很少出现。但在思维方面,他则很擅长抓住事情的重点,思考问题的方式总是很简洁。

等梁希森在北京玫瑰园大赚一笔之后,梁的脑子里有个更大胆、更疯狂的想法——投资10亿元,把家乡乐陵市黄夹镇所有农民改造成工人。

梁希森先从自己所住的村子着手,2001年,梁希森在梁锥村附近辟出100亩地,投资4200万,盖起了多幢二层别墅和四层小楼,梁锥村的村民以新村二层小楼的居住面积280平方米减去自己家中房子的面积,剩下的每平方米面积乘以100元,由村民付给希森集团;如果村民家中房子大,则由希森集团按照同样的方式,付给该村民。费用结清之后,希森集团只收到了不到30万的资金,不到总投资的1%。

同时,村民也纷纷到希森集团的鲁西牛业公司中上班,每月拿到700元左右的薪水,并享受过节福利和养老保险等。

此后,梁希森开始向第二个村子许家村推进。在谈起他改造梁锥村乃至黄夹镇的设想的时候,梁希森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我不赢利我不干。”鲁西牛业公司已经开始盈利,每个月的利润达到200万。

而按照梁希森的思路,只有这两个村子是远远不够的,他要把整个黄夹镇100多个村子全部按照梁锥村的模式进行改造,这是一个乡村的“乌托邦”梦想。梁希森表示,“凭自己的能力,能改变一个村就改变一个村,能改变一个乡就改变一个乡,能改变一个县就改变一个县”。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不一定都会实现。在旁人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梦想,梁希森却把它付之于行动,虽然不排除商人的本质,但这份勇气仍值得钦佩。 在中原大地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山东省乐陵市西北部的梁锥村堪称鹤立鸡群。在这里,村民们家家户户住在欧式联排别墅里,村中心公园里有和城市公园一样的健身和游玩设施,几处大型雕塑活灵活现。在这里,传统印象里的农村和农民不见了,大多数劳动力在村庄旁边的企业上班,按月领取工资。

就在若干年以前,梁锥村和周围的村子没什么两样,“一穷二破”是它的形象写照。它神话般的变迁,缘于村里出了个亿万富豪,他就是北京玫瑰园别墅的老板梁希森。当年被迫离家讨饭、浪迹四方的梁希森,在发迹之后投入巨额资金把家乡改造了个“底朝天”。梁希森说,这是他从小的梦想。

衣锦还乡

梁希森1955年出生在梁锥村,早年家境贫寒,青少年时代经历坎坷。10岁那年,不堪忍受饥饿折磨的梁希森离家到河北省讨饭。13岁开始,梁希森跟着别人干了4年打铁的生计。17岁,他在河北沧州的一个锻造工厂当上了锻工,后来还被提拔为车间主任。1976年,21岁的梁希森孑然一身闯荡东北。

贫瘠的家乡和坎坷的经历,没有给梁希森留下多少快乐的记忆,但却给了他一副聪明的头脑和坚毅的性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梁希森迅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崭露头角,他先是回到家乡创办了面粉厂、毛巾厂、钢构公司等企业,后来又进入了建筑和房地产领域。1996年,他带着自己的施工队来到北京,承揽了玫瑰园别墅项目的装修工程。

谁也没有想到,玫瑰园别墅这个当时全国知名的烂尾楼项目,在梁希森手里奇迹般地起死回生。1999年,梁希森出人意料地通过拍卖以3.98亿元入主玫瑰园。不久后出现转机,北京不再审批别墅,玫瑰园就成了北京最后的别墅。加之2000年后房地产市场回暖,玫瑰园别墅一下子炙手可热,仅三期工程销售额就有望突破20亿元。这个“大翻盘”项目,使梁希森的个人资产飙升到十六七亿元人民币。

2004年,49岁的梁希森入选全球著名的《新财富》杂志年度内地富豪榜,名列第376名。

有了钱的梁希森把目光转回家乡。2001年,梁希森投资4200万元,给梁锥村盖起了联排别墅,让全村136户村民全部入住进去,原来的村庄被夷为平地。

2002年7月,赚了钱的梁希森拿出4200万,给全村盖了136套欧式大别墅免费让村民住。2005年11月,此梁希森又拿出4000万给临村免费盖了100多套大别墅。这就是他轰动全国的“新农村计划”。

村支书梁广禄家住的是上下两层别墅,共有13个房间,客厅、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梁广禄对记者说,村民们住的大都是这种楼,总共有280平方米,老宅那边多少平方米,新楼就白给多少面积。老宅不够抵顶的,多出的每平方米交60块钱,基本上等于白送。

循环经济

梁希森在改造旧村的同时,利用村庄改造后腾出的空地创办了鲁西牛业公司。梁希森说,全国虽然拥有9200万头黄牛资源,但与国外先进的养牛业相比,差距太大,牛肉产量少、质量差,高档牛肉的市场空间巨大。此外,我国正大力推广秸秆养牛,而乐陵正是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发展养牛业打下了基础。

梁希森说,改造就需要花钱,没有赚钱道儿不行。改造之后没有产业更不行,村民光住进好房子不行,还得有吃的,喝的。

梁希森的账算得很直白:“老百姓的秸秆比粮食值钱。二亩地的玉米一年最多能收入400元钱,但种的秸秆能养一头牛,养这一头牛一年最少纯收入四五千块。如果把全国的秸秆全部变成牛饲料,中国就成了一个畜牧大国,到那时,牛肉多了老百姓可以当馒头吃,也可以当罐头吃。那样,粮食不就省下来了?”

在希森集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完整和周密的循环的产业链:公司组织农户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养殖鲁西黄牛,公司收购农户的架子牛进行育肥,育肥后屠宰分割,牛肉销售到市场。牛粪和屠宰的废水用来生产沼气,沼气用来发电,沼气渣用来养蘑菇,蘑菇的培养基用来养蚯蚓,蚯蚓用来制作中药和保健品,蚯蚓粪用来制造饲料和活性复合肥,肥料返回到田间又培养出环保的蔬菜和农作物,再用农作物秸秆来养牛。

在梁希森的鲁西牛业公司,繁殖、培育乳牛,青贮、精饲料加工以及育肥项目等,容易赚取的利润都让给村民了,公司则在加工过程和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贾墨池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秸秆青贮场、屠宰场和蚯蚓养殖场。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说,鲁西牛业属精细分块屠宰,每斤牛肉平均售价高达10元钱,仅肉牛屠宰净肉这一项就已经把收购肉牛的成本给捞了回来,而牛皮、牛下水、牛骨、牛血等都是超值部分。比如一张牛皮价值就达600元,如果是4万头的屠宰量,一年的毛利润就能达到8000万元。但是最大的增值点并不在屠宰,而在屠宰副产品的生物技术开发。企业已投入800万建起了一个中试实验基地,研究用牛血提取生物制品,包括凝血酶、血清蛋白、血红素、SOD等名贵药物,预计前5年的产值达到20亿。

在梁希森的企业里,最独特的项目是利用氨化的牛粪养殖蚯蚓,现已发展了300亩,计划将来达到3000亩。养殖的蚯蚓是从日本引进的“大平2号”,主要返销日本。据测算,一头牛一年产粪便5吨,1吨牛粪可以养蚯蚓30公斤,每公斤蚯蚓卖10元钱,可获利1500元;这些蚯蚓还产生粪便3吨,可以卖给高尔夫球场做草坪养料等,每吨300元,可获利900元。一头牛的牛粪一年就可以增收2400元。

农村建设

在大多数像梁希森一样成功企业家把目光瞄向高端产业领域的时候,梁希森“插足”农村建设的反常举动引起了舆论的哗然。人们对梁希森“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给予了很多的褒奖,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质疑。但就在人们众说纷纭的时候,梁希森开始了实现他“梦想”的第二个步骤。梁希森放言,他要把镇里的109个村全部改造。2004年春天,梁希森的施工队开进了邻近的台张村,准备按照梁锥村的模式进行“翻版”改造,但这一次并不顺利。台张村村民对梁希森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已经开始的改造行动“流产”了。梁希森没有多说什么,他随后把目标定在了靠近台张村的许家村。2005年,旧的许家村像原来的梁锥村那样消失了,一个“希森许家新村”平地而起。

许家村村支书刘之平介绍说,通过村庄改造,原先占地450亩的村庄缩小到150亩,腾出了300亩地。腾出的地全部复耕成农田,与原来的绑在一块儿,村里成立了股份制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经营,年终分红。

梁希森改造第一个村庄时,大家都认为依他的实力,即使完全没有回报也能办得到。而当他宣布要对全镇进行改造时,不少人开始怀疑:梁希森有没有这个能力拿出这么多钱,这种靠大户投资建设新农村,路子是否可行?

针对梁希森的做法,一些观察人士开始议论和猜测他是否在谋求更长远的利益,也有人质疑梁希森的用心。他们的疑虑是,按照梁希森的开发计划,全镇109个村完成改造后,将腾出3万亩土地资源,这些土地从性质上来说,都是农村宅基地,通过入股方式并入梁的企业,这3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将来的价值难以估量。另外,全乡镇农民原有耕地也将以村民入股、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进入梁希森创办的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资产。这些,是不是梁希森的真正图谋?

一些研究新农村建设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表示了关注。专家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发挥企业家力量,特别是将产业资本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所主任黄少安认为,梁希森搞的养牛项目肯定是有回报的,作为一个商人,谋求更长远的利益也在情理之中,关键是要把握好利益的分配。特别是通过村庄改造进行房地产长远投资,可能获得更大回报,这本身对产业资本进行村庄改造、参与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山东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庆武说,产业资本与村庄建设的结合,值得深入研究。梁希森的滚动开发改造变成一种市场行为,应该更有发展前途,也有更大的推广性和现实意义。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丁力说,梁希森在农村进行这样一种探索,如果放大来看是体现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过去重视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都知道他们在农业发展上、在农民增收上起作用,而要看到他们在农村变化上也要起作用,要借助大企业的力量来解决“三农”问题。 2005年“胡润富豪榜”,梁希森名列66位,身价20亿,然而这个传奇式的农民地产大亨却在地产行业最赚钱的时候瞄上了一个投钱多,见效慢,周期长的农业项目——脱毒马铃薯!

地位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马铃薯耐贫耐旱甚至在大多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下,也可获得一定产量。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后的二十年,预计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数字将超过一亿,其中增长的95%以上人口,将出现在土地和水已经承受巨大压力的发展中国家。200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更是发布了一条惊人消息,据科学家分析,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问题,只靠马铃薯了,并且颁布2008年为国际马铃薯年,予马铃薯“被埋没的宝物”的美称。

中国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徐开生说:“马铃薯是减肥食品,100克马铃薯里面的碳水化合物是16.5克,而100克大米则含有79.9克碳水化合物,100克小麦含有碳水化合物是75.1克,而且马铃薯里含有的膳食纤维,吃进去以后能够吸水,保水。吃了有饱腹感。所以马铃薯是最好的减肥食品。马铃薯维C的含量是苹果的3.5倍,马铃薯中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相当于苹果的10倍。铁是苹果的3倍。锂是苹果的两倍。一公斤马铃薯,它的营养成分相当于3.5公斤的苹果。所以把马铃薯叫做“地下苹果”。而且马铃薯里含有非常丰富的钾。100克马铃薯有342毫克的钾,可以防治中风。马铃薯中的粗纤维还有日常通便的作用。马铃薯里还含有一种类似转化霉的东西,能够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所以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炎,心内膜炎的,心血管患者,应该多吃马铃薯。印度的医学家研究,一个人要坚持每周吃上5个—6个马铃薯,患中风的危险下降40%。欧洲发达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是74公斤,我国是35公斤。 2007年出版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里提出,一天要吃谷类,谷薯和大豆250克到400克,也就是半斤到八两,第二个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所以建议每周应该吃五次的薯类食品,每次吃一两到二两。”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会长周庆峰则在马铃薯的深加工方面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课,他说:“马铃薯变性淀粉用途非常的广泛,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比如说您身上穿的衣物,无论是棉纺、毛纺、混纺,都要用变性淀粉做浆料和精整剂。所有的纸张,越是高档纸,越要用变性淀粉。石油钻井、污水处理、日用化工产品,各种精细化工产品,比如说建材,铸造。而且化妆品里也有。食品,肉类制品,方便食品,膨化食品、酱类,汤类。所有的食品,都要用到各种类似的。就连汽车制造也都有用到变性淀粉。马铃薯淀粉,是工业上一种非常高档的,高质量的变性淀粉的原料。目前我们国家在变形淀粉的研究、生产、使用上起步比较晚,这是由于原来人多粮少的国情制约,80年代以后开始大力发展淀粉加工产业,变性淀粉是从90年代开始,从国内开始研究、发展。那么到现在虽然时间还比较短,不足20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呢,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变性淀粉有2000多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行业。而目前我国只有30多种变性淀粉,很多高级的变性淀粉我国还生产不出来。比如说一些高档的营养强化食品、高效的吸水保水剂、带血浆、制造胶片、医药的胶囊等等所用的变性淀粉还在研制过程中。”

对于马铃薯深加工的前景周会长说:“马铃薯产业一定要走工业加工的路子,加工产业发展起来以后,马铃薯就有更广泛的出路,而且有更高的经济价值,更广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1/5,产量占世界的1/4,都处于世界第一位,但是单产水平仅排在世界第92位,没有合格的脱毒种薯,则是我国土豆产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孙慧生教授说:感染了病毒的马铃薯,薯块变小,叶片变小,产量变低。马铃薯脱毒只能靠茎尖剥离。我国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只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百分之二十。”

困难处境

马铃薯是一个市场巨大,潜力巨大,利国利民的产业,但是想做马铃薯却是难上加难。梁希森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缺乏人才,一次偶然,老梁知道了马铃薯产业是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决心做脱毒马铃薯种子产业,可当时没有经验的他找了三个同样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就在一间废旧的车间里自己动手进行马铃薯脱毒实验,花了两年时间,投了600多万,可这脱毒苗是一拨接着一拨的死,越死越少,最后一株都没成功。老梁开始也想过算了还是搞房地产吧,可是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心气让他最后决定继续干下去,这次他找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柯柄生,柯校长给他推荐了马铃薯育种专家孙慧生教授。为了让孙教授来自己公司,梁希森买断了中联鸿业公司。有了孙教授的帮助,技术上有了保证,这脱毒马铃薯苗很快就研制成功了,可就在他准备大规模的建脱毒马铃薯育种基地的时候却遇到了最大的难题。

曾经在房地产上给他贷款的四家银行,听说他不干房地产要干农业,纷纷收回了贷款。让梁希森措手不及,手上一下子没了钱,可这脱毒育苗不能脱节,梁希森卖了9辆车,卖了房子、关了四家公司,不得以拖欠工人一年半的工资,玫瑰园的房子卖一套就被他拿去一套的钱投进马铃薯基地里建车间,建大棚,买拖拉机,买收割机····那时候过年都是找朋友借钱过的年,一个身价20亿的富翁到了跟人借钱的地步,八年的时间,他投到马铃薯产业里的钱达到21亿8千万,而八年时间一分的回报都没有,第一次见了回头钱。因为马铃薯培育新品种是七年的时间,梁希森的马铃薯集团至今已经培育出了900多种脱毒马铃薯。

看到曙光

2008年6月28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公司建立全国唯一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在山东乐陵希森中联马铃薯产业集团挂牌成立。如今在山东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脱毒苗组培中心,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微型薯繁育大棚,拥有了全国最先进的茎尖脱毒实验室、病毒检测室、全国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年可扩繁脱毒苗9000万株,繁育微型薯2.5亿粒。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是集团在北京延庆设立的又一原原种基地,总占地面积400亩,年扩繁脱毒苗5000万株,微型薯1.5亿粒。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希森集团投入22个亿建成100万亩的种薯生产基地,总经营喷灌圈达300个,每年轮作种植60万亩种薯,年可提供优质种薯130万吨,形成了以商都为依托的核心种薯种植区,每年实现产值30亿元,带动了16万农民脱贫致富。

商都县七台镇杨家地村农民崔英以前种的是自己家留的土豆,一亩地只能产1000斤,种了希森集团的脱毒马铃薯后一亩地产量翻了一番。他准备扩种到10亩。

商都县县委书记王国相说希森集团的种薯基地不仅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带动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而且希森集团在不久的将来,将在种薯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上两条12500吨的种署生产线,这个项目上去以后,每年可以为商都县增加财政税收3000万元。

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对于节约国家耕地也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孙慧生教授说:“马铃薯在国外作为第二块面包,在西欧国家。我们国家耕地年年在减少,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我们粮食确实存在着粮食安全的隐患。在南方的耕种,利用水稻的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在中原地区,马铃薯还可以作为“兼作套种”不影响粮食和棉花的产量,还能多收一点马铃薯,这样就节约了耕地。马铃薯,它有抗旱性,越贫瘠的地方越适合种植。像甘肃、青海这些,这些干旱地区,马铃薯正作为主要的作物。所以温总理说,把这个小土豆要做成大产业。因为我们国家现在马铃薯的面积是最大的,总产也是最高的,如何把马铃薯做成大产业,这对保证粮食安全,对贫困地区农民的致富,有很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脱毒种薯的不断推广与普及,一场马铃薯式的革命即将到来,希森集团承诺在未来提供给全国冬作区和二作区一半的种薯供应量,这样在脱毒种薯普及率增加50%的基础上,每亩就能增产1500公斤,每年马铃薯将增产6000多万吨,农民增收480多亿,不仅能从根本上缓解粮食安全压力,也能为农民带来丰厚经济收入,利国利民!

一个地产大亨,偶然发现小土豆是个大产业,一不小心钻到了土豆堆里,承担起一份原本不应该由他个人承担的一份大的责任,八年抗战,终见“薯”光。

脱毒红薯苗是怎么弄的?

培育脱毒薯苗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切段快繁: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尖苗每叶切段一节扦插于1/2ms无激素培养 基中,30天左右长成5-7片叶的幼苗。

2、繁微型薯:从无茵苗圃上连柄取下叶片,叶柄端部用杀菌剂溶液消毒,扦插 于疏松营养土中,行、株距均为10厘米。收获期收获微型薯。

3、大棚速繁:将长出5-7片叶的脱毒苗移入防虫大棚中炼苗5-6天,栽入土中, 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勤施肥浇水,20天左右可剪苗扦插春薯。每隔 10天剪苗1次,后持续剪苗栽夏薯,(6月1日到7月中旬)所育苗可继续在防 虫条件下繁殖,或直接繁殖脱毒原种薯。

脱毒红薯温水浸种技术 :

1、取开水和凉水若干,按“三开一凉”即3份开水、1份凉水的比例简单对制成温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水温达54度即可,用100克甲基托布津或100克多菌灵兑水700倍即可,以达到杀菌效果。

3、把薯种放入缸内,计时。来回上下翻动几次,使薯种受热均匀。

4、10分钟后将薯种捞出、晾干,大小分类后再进行苗床排薯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经过哪些主要工序,急需?

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再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植物组织的培养方法:  1、非试管微组织快繁  非试管微组织快繁技术是将外植体(一般要求带一叶一芽)放置在室内外普通沙子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腋芽自然倍增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一般植物7~15天可以生长出根系。此技术投资低,操作环节少。  2、试管组织培养  试管组织培养是将外植体(即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放置在试管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2、不携带病毒  3、培养周期短  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支取特殊的生化制品  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  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  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  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  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10、繁殖方式多,试用品种多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胚胎培养  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2、器官培养  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茎的茎尖、茎节和切段,叶的叶原基、叶片、叶柄、叶鞘和子叶,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药、花丝)、胚珠、子房、果实等的离体无菌培养。  3、组织培养  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薄壁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这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  4、细胞培养  指以单个游离细胞(如用果酸酶从组织中分离的体细胞,或花粉细胞,卵细胞)为接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5、原生质体培养。  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培养材料的采集  要根据培养目的适当选取材料,选择原则:易于诱导、带菌少。要选取植物组织内部无菌的材料。这一方面要从健壮的植株上取材料,不要取有伤口的或有病虫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在晴天,最好是中午或下午取材料,决不要在雨天、阴天或露水未干时取材料。因为健壮的植株和晴天光合呼吸旺盛的组织,有自身消毒作用,这种组织一般是无菌的。培养材料的消毒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这些污染源一旦带人培养基,便会造成培养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须经严格的表面灭菌处理,再经无菌操作手续接到培养基上。  试剂   ? 乙醇。   ? 吲哚乙酸( IAA) 或 2 ,4 – D (生长素类似物)。   ? 氯化汞(升汞)或次氯酸钠。   ? 6- 苄基氨基腺嘌呤( 6-BA )   ? MS 培养基  ? 0.1 mol/L NaOH与 0.1 mol/L HCl   配制培养基   (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 10 g/L ,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 10 g/L )。   ( 2 )试验培养基:在 MS 培养基中加入 IAA 和 6–BA 。   吲哚乙酸(IAA)先用少量 0.1 mol/L NaOH 溶解, 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 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 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棉线,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容量瓶,移液管,牛皮纸。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 pH 5.8 ,趁热分装于 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 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一层称量纸和一层牛皮纸包扎瓶(管)口,并用棉线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 121 ℃( 1 kg/cm 2 )下灭菌 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   植物组织培养步骤  第一步,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人为宜。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10~30秒。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则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见表。第四步是用无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涮洗3-l0次左右。无菌水涮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剂杀伤植物细胞的副作用注意:①酒精渗透性强,幼嫩材料易在酒精中失绿,所以浸泡时间要短,防止酒精杀死植物细胞。②老熟材料,特别是种子等可以在酒精中浸泡时间长一些,如种子可以浸泡5分钟。③升汞的渗透力弱,一般浸泡10分钟左右,对植物材料的杀伤力不大。④漂白粉容易导致植物材料失绿,所以对于幼嫩材料要慎用。⑤在消毒液中加入浓度为0.08—0.12%的吐温20或80(一种湿润剂),可以降低植物材料表面的张力,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组织培养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或脱病毒种苗。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我爱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本站暂时不做友情链接,请勿申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