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什么剧种?
《花木兰》是豫剧,由“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石磊担任导演和剧本创意,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女儿陈小香担任艺术指导,常派再传弟子连德志领衔主演,81岁高龄的豫剧大师王素君、唐派名家袁国营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甘当绿叶,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演员李多伟、杨历明、吕军帅等参加演出。
戏比天大是什么剧种?
东北二人转,为什幺说戏比天大呢?东北有句老话宁舍_顿饭,不舍二人转。还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即然天都可以舍去,也要去看戏,那幺可见戏比天大这句说得还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说戏比天还大的这个戏种只能是东北二人转,别的戏种有这种叫法都合理
花木兰剧种的由来?
1、《花木兰》是河南的豫剧。
2、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该剧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在1952年10月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剧获荣誉奖。1953年4月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1956年10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
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徐碧云、言慧珠等均有演出。
地方戏中也有不同版本面世,评剧名家崔连润的演出很有影响。
常香玉:是戏曲界公认的豫剧大师。1938年获得“豫剧皇后”之誉。1948年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损献“香玉剧团社号”战斗机一架。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1987年12月,她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励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代表作《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等。
《花木兰》是哪个剧种?
《天仙配》是黄梅戏《花木兰》是豫剧;《红楼梦》是越剧《霸王别姬》是京剧
黄花鼓戏哪里的剧种?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俗称“花鼓子”,原称沔阳花鼓戏、天沔花鼓戏。与楚剧、汉剧并称湖北省三大剧种。
荆州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荆州、荆门、孝感等市,波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
样板戏白毛女是什么剧种?
诞生于延安时期的新民族歌剧《白毛女》,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改编和演变历程,映射出时代和审美观念的变迁,也证明了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长存。源自民间传说、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白毛女》是红色经典,是革命文艺的舞台艺术典范,中华民族文化和革命激情的内核正是其常演常新的旺盛生命力所在——
在诸多改编版中,由上海舞蹈学校在1964年改编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再度攀上了艺术高峰。这部由黄佐临任艺术指导、胡蓉蓉等担任编导的芭蕾舞剧,1965年在上海首演后,引起轰动,此后20余年间演出1000余场。
为使观众看得懂、喜欢看,芭蕾舞剧《白毛女》运用了大篇幅的伴唱。除保留了《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原剧选曲外,还融入了许多当年流行的革命歌曲,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并新创作了大量舞曲和歌曲。
与歌剧版本不同的是,芭蕾舞剧《白毛女》突出了杨白劳、喜儿等主要人物的反抗和斗争性格。杨白劳不再是因喝卤水身亡,而是因拒绝在卖身契上画押被打晕,挣扎起来后拿着扁担与黄世仁搏斗,最后惨死在黄世仁的木棍下。喜儿的斗争性也显著加强,她与黄世仁展开宁死不屈的搏斗。但在反抗性大大增强的同时,爱情和原剧中的人情味被弱化了。
借鉴西方艺术形式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也汲取了中国古典舞、民间舞、武术以及戏曲的精华。剧中的《窗花舞》、《扎红头绳舞》、《参军舞》、《大红枣儿香又甜》等片段,至今仍称得上是中国舞蹈的经典。
根据彩色影片《白毛女》剧照制作的邮票。
1964年:芭蕾舞剧《白毛女》 中国舞剧的经典
1945年:中国首部民族新歌剧 解放战争最响亮的口号:“为喜儿报仇”
2009年年底,中央歌剧院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新排演了中国历史上的首部新歌剧《白毛女》。这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原剧的风貌基本得以再现,但美声唱法与大管弦乐队的映衬,仍然使其焕发出一种新时代所赋予的荣光,正如她在此前的每一度改变。
或许,《白毛女》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舞台上最“多变”的一个剧目了。
“每次演出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屋顶上是人,墙头上是人,树杈上是人,草垛上是人。凄凉的情节、悲壮的音乐激动着全场的观众,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掩面呜咽,一团一团的怒火压在胸间。”这是丁玲笔下延安群众观看歌剧《白毛女》的情景。
20世纪40年代初,在晋察冀边区广泛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她法力无边,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这便是《白毛女》故事的雏形。
当时在晋察冀日报社工作的李满天听到这个故事后,将其写成小说《白毛女人》,并托人带给时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周扬看后,当即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一部歌剧,并把主题确定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在经历一系列尝试之后,由青年诗人贺敬之、作曲家马可等组成的创作小组终于领悟出“《白毛女》是一部写给中国老百姓看的民族歌剧”。他们继承传统戏曲中的部分表现手法,同时运用了话剧及西方歌剧元素,成功创作出民族风味极浓又带有时代色彩的歌剧《白毛女》。
花木兰是哪个剧种哪个地区的?
《花木兰》是河南的豫剧豫种,流行于中原地区。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
我国百戏之祖的剧种?
昆曲
昆曲盛行于明中叶到清中叶时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人们常用清香、淡雅的兰花来比喻昆曲,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即后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方昆曲剧院演员邵天帅介绍说:“昆曲向来以‘载歌载舞’著称,曲词典雅,声腔委婉动听,舞台表演手段丰富。”
各地方戏的剧种分别是什么?
戏曲种类
安徽---黄梅戏、广东---粤剧、山东、江苏---柳琴戏、浙江---越剧、西藏--藏戏、陕西---秦腔、江苏---昆曲、四川---京剧、河南---豫剧、河北---评剧、福建---闽剧、上海---沪剧、山东--吕剧、等。
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一带,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大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演出了大戏。
黄梅戏的主要唱腔,大戏有平词、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戏多用各自独立的唱腔。由于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言讲唱,形成了独特风格,所以曾被称为“怀腔”。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戏曲之一。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据说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俗称:白话),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柳琴戏
柳琴戏是江苏省和山东省主要剧种之一,分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始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及毗邻地区的剧种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备唱腔体系,内容丰富多姿,腔调高亢华丽为观众钟爱,百听不厌。
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
越剧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秦腔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昆曲
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黄梅戏天仙配是什么地方的剧种?
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与安徽等地方的剧种。它起源于湖北黄梅县 和安徽的怀宁县,但发展与盛行在安徽全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普遍认为他昰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剧种。
黄梅戏天仙配因经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拍成电影 ,由严凤英、王少舫、潘景琍等主演,而被人民群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