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园林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园林名称有文化内涵的?
拙政园,五台山,紫荆城,咸阳宫,颐和园,圆明园,上林苑,阿房宫……
中国古典园林的命名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 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
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
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为高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连高雅的梅花也为之生妒。隐逸高姿的菊花也为他含羞。可见桂花的高贵。
二.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松柏为长生和子孙兴旺的象征:梅花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福”,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梅”和“眉”谐音,与喜鹊组合为“喜鹊登梅”的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广泛地运用在落地罩雕刻图案上,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竹视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竹还有象征子孙兴旺的意思。竹子还是佛教教义的象征:荷花为佛教的象征,为佛土神圣洁净之物,成为智慧与清净的象征:梧桐在《诗经》中就与凤凰相联系。
三.历史的见证 古树。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古树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古树之“古”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是园林中的活文物。这种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征。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苏州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作,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苏州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融合了诗、书、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苏州园林的历史和发展
苏州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最早的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园林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元、明、清三代达到巅峰。这些园林大多由富有的商人和官僚创建,他们希望创造一个平静、宁静的环境,以逃避繁忙的都市生活。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水池、假山、廊桥、花园等,它们被精心布置,创造出一种恬静、优雅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观。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元素是“假山”,它代表了中国文人对山水的追求和欣赏。假山的形制多种多样,有的模仿名山大川,有的寓意诗词,有的还是代表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苏州园林中的“曲水流觞”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代表着社交与友情的重要性。曲水流觞是一种传统的园林设施,通常由水池、小船和酒宴组成。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可以一边饮酒赏景,一边与朋友交谈,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
由于苏州园林的独特价值,保护与传承成为当今重要的任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苏州园林,确保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另外,通过将苏州园林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使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然而,苏州园林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人为破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专家、学者和公众的参与。
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影响
苏州园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建筑技术和文化内涵都成为研究的对象。许多学者和艺术家前来参观和学习,为苏州园林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苏州园林也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关怀,成为当代园林设计的重要参考。许多现代园林也向苏州园林致敬,借鉴了其优秀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
结语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它们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观,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园林讲究修筑高台来进行天人沟通、上达天听,同时积极模仿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表现美方面侧重于写意之美。
“神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通过整山理水出现池沼中有岛洲来模拟一池三山的神话仙境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模式。
中国明式家具的做工工艺足以堪比现在大生产线上的精致的家具制作,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钻研能力是否是退后了?
引言
“匠,木工也。”——《说文·匚部》
“匠”的偏旁“匚”,象征的是木工的工具箱 ;“斤”在古代指斧头,所以“匠”的本意是木工。
到元朝时期,“匠籍”建立,从此工与匠不分家。“匠”也逐渐成为具有专门手工技艺的人的代称,只要是巧手的手工艺人都被称为“匠”。
而在上期《古代文人躬身入局,明式家具熠熠生辉》一文中说到,明代文人喜欢与工匠一起合力制作家具,就生活与艺术的承载而言,文人参与明式家具的设计使明式家具走向了传统家具的巅峰,可属“意匠”。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代“工匠”是如何让明式家具在工艺美学上走向巅峰。
I. 匠人精神之自我修行
自古,匠人的执着与坚持,早就有迹可循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学》有曰: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不得不说,中国人对于学习和修行,喜欢“为难自己”。例如,古人用软笔写字,秉持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竖写、左行,不仅要小臂腾空还要避免剐蹭,这种一点一滴磨练出来的娴熟的技巧,是由内化外的好心境、好功夫。
古人在写字上都如此琢之磨之,就更不用说工匠们在制作家具上的切而复蹉之。
如今,我们走进博物馆就能看到,在大量传世的明式家具上,杆件、 构件、 线角、 铜什件等与人体有接触的部位,都做得非常圆润、柔婉,真可谓精雕细琢,耐心备至。
都说龙喜欢沉甸甸、亮晶晶的东西,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对于“纯粹”、“有分量”、“有光泽”的东西也颇感兴趣。因此,当大量硬木进入中国市场,不出意外受到了欢迎,这也是明式家具的制作大多采用硬木的原因。
硬质木材,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硬”字。因此,硬木家具的制作,对古时匠人们来说,是一场关于工艺技法的巨大考验。
而且一张精美的硬木家具制作周期,通常以年甚至以十年计,堪称一场修行。
例如,明朝时期,工匠们想把一节很粗很硬的木材开成木板,需要使用一件形似窗户的 “窗锯”,在若干人上下拉锯框架的情况下,分解一块板都需要好几天,甚至一个星期。
“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辩民器,谓之百工”。匠人们不仅克服了施工所要面临的巨大困难,更是在与这些硬木经年累月的交手中,摸透了它们的脾性,将它们的美发扬到了极致。
譬如,紫檀纤维细腻,“横向走刀不阻”,适合精雕细琢,有如冲压刻模之感;
黄花梨内应力非常小,纤维极韧百年难断,产出家具稳固坚实,纹路精美绝伦;
红木敦实质朴饱含蜡质,轻微摩擦打蜡,即可平整润滑,光泽耐久。
由此可见,古代匠人能十分娴熟地掌握工艺、运用材料,是多么了不得的事。
II. 匠人精神之精益求精
正所谓反复琢磨才能出精品。除了匠人的执着与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必不可少,因为匠人的精神和状态会直接反应在器物上,例如榫卯结构。
明朝时期,东林学派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儒家思想从宋明理学中重新提倡“积极入世”的实用轨道,两者促进明式家具制作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工具创新不断,榫卯结构更是达到了我国古代家具制作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
王世襄先生就曾说过:“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时常遇到打开一件家具,其中的结构是未曾见过的情况,需细细品鉴才能体会到匠心所在。”可见样式之多。
更重要的是,榫卯必须做得松紧得宜、科学合理。可以说,明式家具圆熟精绝的榫卯结构,是明式家具坚固耐用的保证。
如果榫大眼小,装榫时稍微用点力就容易开裂,如果榫小眼大,则容易脱落,因此这个分寸需要把握的十分得当。
但古代匠人却谙熟其道,在明式家具上将榫卯运用到了极致。例如粽角榫,多用于桌子、柜子、书架等家具上,形状为三根木材相交于一个点,不仅十分牢固,还简洁美观。
因而,从明式家具“不施楔钉,不覆鱼胶”,全凭榫卯便能做到板材构件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就可看出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衔接之浑然天成。
III. 匠人精神之以人为本
不仅如此,明式家具的 “实用之美”也堪称一绝,匠人们的能工巧思,在物品交互体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圆角柜,一款自动关门的柜子,与方角柜区别于柜顶转角的形状而得名。
圆角柜的柜帽通常是在它上面设臼窝以容纳门轴,其造型因上小下大,四足也做明显的“侧脚收分”,国外常称它为“A字柜”,南方则多称之为“大小头”。
这种造型设计,可使柜门上窄下宽呈斜线开合,在重力势能的牵引下,只要松手,柜子便会缓慢地自动关上,所以人们在手中持物的情况下是极其便利的。
且明式家具独特的实用匠心除了体现在以人为本、物用其极的工程科学中,还体现在家具微妙细节的处理上。
例如桌子的线脚通常是做装饰用,但桌面边缘上做出的高于面心的一道 “拦水线”却是用以防止汤水流下桌沿;又如翘头案面板两端上翘的造型,不仅仅是为了美观,也是古人为了避免堆积的卷轴往两端滚落。
总结
由上可知,匠人感受自我的过程,也是感受自然的过程。“匠人在生产过程中与材料直接接触,作品中留下了每位匠人独有的痕迹。” 当然留存下来也不仅仅是工艺技术,更是“匠人精神”的传递。
有学者总结:“中国手工,匠门意象,依天工而开物,观物象而抒臆,法自然以为师,毕纤毫而传神。”
因此,匠人用“为难自己” 进而总结得出的智慧,是自我突破的过程;是与自然论道的成果;亦是工匠精神的凝结,是中华民族之传统。
而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置于人工巧思上,体现了中国工匠格物至诚的探索,是在中式家具礼仪尊严的要求框架之内,对工艺美学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
文献来源:
1. 论“匠人精神”与当代设计的融合_刘海琪
2. 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_吴学忠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声最后拼的是文化,为什么初中学历的郭德纲、岳云鹏、郭麒麟却比博士学历的人说的更好?
郭德纲所代表的文化符合很多很多人的口味,它所推崇的正是西方想尽千方百计地想向我们倾销的"奶嘴乐"文化,以此达到麻痹我们的神经,退化我们的血性,改变我们的认知的目的,而我们好多人深陷这种酒肉糜烂的生活中不能自拔,还助纣为虐,摇旗呐喊。如此下去,真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未来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