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普洱生茶有什么好处?

   发布日期:2024-08-25 19:04:21    
喝茶喝的是植物的内含物与芳香物质,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有历史记载以来,历代帝王将相都喝茶,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茶是一味良药,后来,更多的是用来解渴生津的,再后来,也被作为

喝茶喝的是植物的内含物与芳香物质,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有历史记载以来,历代帝王将相都喝茶,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茶是一味良药,后来,更多的是用来解渴生津的,再后来,也被作为怡情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友人会聚喝茶聊天,成为了一种习惯。近年来,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珠三角地区还流行喝所谓“古董普洱茶”,其实,对于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的人们来说,追求高端的茶饮享受无可厚非,但是,这几年从茶农到茶叶生产商,再到茶叶销售商都在鼓吹喝“古树茶”,喝“老茶”,古树茶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来说的,云南的古树茶生长在高海拔的山上,且不是人工种植,没有农药,不施化肥,是干净绿色的食品,但说到老茶,现在云南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人说十年以上,有人说二十年以上,也有人说三十年以上。但不管怎样说,从台湾人嘴巴里吐出耒的“越陈越香”成为了流行语,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下面分别说说我自己对古树茶与老茶的感受。

先说“古树茶”,云南茶界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树龄到底50年以上,还是100年以上,还是200年以上,我曾去过西双版纳考察过古茶树,云南的同志强调,现在的古茶树一年生产出来的古树茶叶只占到云南普洱茶总产量的5%,100年以上的更少,在“无古不普洱”的茶市,其实真正的古树茶很少,由于缺乏标准,也没有人去追索,所以,市场上真正能买到古树茶的颇少。古树茶确实不需要打农药,但近年来,为了追求产量,也有茶农开始采用化肥增产,但不普遍,绝大多数茶农会施有机肥料,人畜粪便,由于过度采摘,甚至有人还会给古茶树打点滴,竭力保护古茶树。不过,离开了广东地区,很多人并不崇尚古树茶,由于古茶树没有经过驯化,大叶种,叶子肥厚,内含物种类丰富含量又高,所含刺激性物质十分伤胃,对脾胃虚寒的人并不适合,尤其是对年轻女性,所以,喜欢喝的人不是很多,茶人为了推销,让人著书写文章,推出“购新茶,喝老茶”的理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普洱茶是紧压茶,在存放的过程中,会慢慢将一些内含物质转化(氧化)掉,也有一些内含物会慢慢析出挥发,经过一段时间,其口感就发生了变化而容易被人接受,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喝老茶的一个理由,但任何食物的存放都需要适当的环境和维护方法,南方多雨潮湿的天气与北方干燥偏冷的天气不一样,存放变化的时间就会有区别。也许南方五至十年就差不多苦涩味退尽了,北方二十年可能还没什么变化。导致了喝古树茶也成为了一种学问。实际上,随着藏茶时间的推移,茶叶中的植物氨基酸、植物蛋白质,茶多酚等营养素会逐渐流失,直至消失殆尽,藏了太久的古树茶品饮价值会发生改变,滋味会越发寡淡,当下流行的“越陈越香”的这个概念并不是绝对的,一定要对具体茶叶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盲目追求古树老茶,要注意安全标准。

再来说说“古董茶”,现在的茶界公认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号级茶”称之为古董茶,八十年代的“印级茶”也有人认为是古董茶,再近一些的称之为“中期老茶”,但这类印级茶相对来说市场上并不难找,只是号级茶被人追捧,成为了可以喝的古董,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江湖上流传,前几年一个姓白的香港茶商卖给地产大佬许姓老板两千万元的几饼茶叶,百年以上的古董茶。其实,理论来说,百年以前的茶叶,如果是那种简易的绵纸加笋壳包装的话,90%以上可能已经完全炭化了,尤其是在香港、东南亚湿热的环境下,可能失去了品饮的价值,也许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听见几百万元买一饼357克的老茶,是天方夜谭的事情,认为是收了那些资本大佬的智商税,其实不然,大佬们的脑子肯定比我们小老百姓好使,他们要的是一是财富效应,或是一种任性,几百万、几千万元买几饼普洱古董茶很可能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至于说到常喝普洱茶有什么好处,我想,应该与喝其他种类的茶叶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是你喝茶的目的,是解渴,还是喝香气,是喝营养,还是喝汤感,三五好友围炉煮水冲茶品饮,对茶叶而言,应该没有那么多功利,跟对的人一起喝茶才不致于用茶叶的价格来作谈资,大家要明白,茶叶是食品,是树叶,是再生作物,如果说还有一种文化的话,那么,不要太在意别人挂在嘴边的“可以喝的古董”茶是如何的稀罕不可多得,明前的龙井、碧螺春,雨前的红茶,以及大红袍⋯⋯各有千秋,也各有性格,只有那沁人心脾的芬芳,才是茶叶奉献给人们最好的能量。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我爱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本站暂时不做友情链接,请勿申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