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看书,也很喜欢买各种漂亮的本子来摘录这些我认为美好的词句。后来拿笔的时候少了,手机又比较方便,就慢慢把摘录的地点转移到了手机备忘录里,每隔一段时间就回过头给他们分分类,梳理梳理。看过很多孩子的摘抄本,发现过问题,也找到过灵感,今天就聊一聊“摘抄”,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摘抄方式。
雨果少年时曾说过他就是想当另一个夏多布里昂;莫言承认自己学过福克纳和略萨;余华学过卡夫卡、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王小波的作品里还有奥威尔、卡尔维诺等许多人的影子。
所以,写作的起点就是模仿。
从模仿中找到灵感,寻求创新和自我。
而小李今天所要讲的“摘抄”,便是模仿。
先模仿文字,然后模仿结构,最终目的是模仿技巧,以至创造新的技巧。
这就像是我们最初学写字,先照着描,描得多了也就知道了怎么样写字。
但是问题在于,大多数的孩子不爱做摘抄,或者做了也不大会用。也有不在少数的家长逼着孩子去写读书笔记,同样是效果不佳。
之前,我建议我的一位家长把它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换种说法,也就是把“你怎么......”换成“我有个方法,你要不要听听......”,孩子跟他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也愿意分享读书感受,甚至主动做起了摘抄。当然,这个当中家长最好是适当参与。
其实就是,把命令和质疑换成商量。
绝大多数的孩子内心里都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尊重,他们希望每个决定自己能有参与感。
所以,不要让孩子为了摘抄而摘抄。
碰到实在不爱做摘抄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办法。
我总会跟孩子看同一本书,经常假装不经意地提问这本书相关的内容,或者在讲解作文的时候随口提起书里的一些内容。
孩子记得最好,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讨论如何去运用。这个时候孩子即使不做摘抄,通过交流和讨论他也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好与坏,知道如何去运用,目的同样达到了。
如果不记得,我就会让我的孩子们再去看这本书,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说老师,我已经看过了呀,那么你就可以反问他怎么你看过了这些都忘了呢。而那些不说话只是再去看一遍的孩子,等他看完再交流一次也差不多了。
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已经发现了读书完做摘抄的好处,那我们就只需要帮孩子准备好小本子,陪同监督就行啦!
No.1 书籍摘抄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具体实施起来也比较方便。
也就是在看书的过程中进行摘抄,读到好的句子就记下来,顺道写上自己的小想法。最好是在后边标记加上你认为可以运用得到的地方。
但也有一个弊端,万一你第二次看的时候有了新的想法,就不好记录了。
所以可以选择用活页本,或者每次读完一本书,摘抄完一本书,在后边空上几页,留着下一次继续。
当然就想另外找一处摘抄,或者加便利贴、小纸条也没问题啊。